close

觀念分析學派(Conceptual Analysis)伊士列爾‧謝富勒(Israel Scheffler),1923 年出生於紐約市。謝富勒在學術上貢獻卓越,榮獲哈大學聘為榮譽教授(Emeritus Professor)。當代美國教育哲學界中,謝富勒更是公認最凸出者之一。他將分析哲學(analytic philosophy)引進教育哲學界,使得教育哲學的研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精緻與活力。其所著《教育的語言》(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)於1960年出版之後,廣受好評,咸認為教育哲學樹立了新的里程碑。

一、對教育人的理念的省察

謝富勒省察教育人的理念時,針對四種議論加以探討:
(一)教育人的理念過於保守。 
(二)教育人的理念過於菁英。 
(三)教育人的理念忽略了女性的經驗。 
(四)教育人的理念忽略了多元文化的經驗。

二、著作《教育的語言》重點

謝富勒在《教育的語言》一 書中,探討了三種教育語句:教育定義、教育口號與教育隱喻。

(一)教育定義
1.約定型:是一種約定(stipulation),規定某詞語在特定的討論空間、討論形式中,以特定的方式理解。 

2.敘述型:以既有的用法來解釋所定義的詞語。 
3.計畫型:有指引實際行動的效果,而不只是在表達適當條件下足以促成實際行動的前提而已。

(二)教育口號
教育口號是鼓勵教育運動的主要觀念與態度的信念,可以說明並助長整體精神,對成員提出保證和鼓舞。

要掌握口號當時的教育情境,若不參考教育情境就無法得知口號的意義。
而且口號應該得到獨立的驗證。 口號在許多方面與定義有明顯的不同,教育口號全是非系統化的,在方式上並不嚴謹,頗為通俗,不經嚴謹的思索便會被熱情地、不容置疑的傳誦。
口號與定義有一相似之處必須注意,就是隨著時間的過往,口號被擁護者及批評者作望文生義的解釋。因此,口號愈來愈像是與字義相關的信條或論點,而不僅僅是鼓舞的信號。當這種情形發生時,便要驗證口號究竟是一種字義的主張,還是一種實際社會活動的信號,兩者不可混淆。

(三)教育隱喻
隱喻指的就是在兩件事件之間有一個重要的相似性,但不明言其相似之處;一個隱喻是否具有價值或代表是否適當,就在表達的相似之處切合所在上下文的規範。教育隱喻通常用於反省及組織有關學校教育的社會思潮和實際行動。

關於隱喻的限制謝富勒提出了另一種看法:
每一個隱喻都有一種限制,那就是只說明主題的一面,卻需要其他面來補充。這種限制,並不能作為完全排斥隱喻的理由,若然,就像科學領域裡,一種新理論的提出,就含著要把原來的理論推翻的意思一樣了。無論如何,比較各種變通的隱喻和比較各個替代的理論一樣,在指出一個主題的各種不同特性上,都有啟示作用。這種比較或賦予主題一種全新的獨特性,因為知道從那些途徑可以看到一個事物的不同面貌,就可以了解到許多使該物獨特,而與眾不同之處。

(四)教學
教學有個重要的特質,此特質與學習方式有關。

教學分成日常標準用法、操作用法;教學在文字脈絡裡採取日常用法。
教學是一種活動。 

(五)教與說
教學不以發佈命令的方式,而是透過其他各種不同的方式,使欣賞、享受和理解的活動萌芽。目的在於將教育使用的語言弄清楚,思考語言的方式與思考習慣的不同有事要釐清的部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教育內 的頭像
    教育內

    let it go的部落格

    教育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